您现在的位置:168开奖现场直播 > 园丁风采 > 名师工作室 > 魏蕴 > 正文内容

《直面苦难》教学设计

作者:魏蕴 来源:成武二中 更新日期:2013-12-11 浏览次数:
 
教学目标:
1、理解周国平的苦难观。
2、培养学生正确面对苦难的态度。
导入新课:
   人生苦短,风云难测,我们难以想象海伦·凯勒的生活,那是怎样漫长的黑夜;我们难以窥探史铁生被剥夺行走权力时最初的心境!病魔束缚了张海迪的躯体,但挡不住她睿智的思绪;智障阻碍了舟舟的发育,而音乐王国里却飘洒着灵动的音符,苦难有非凡的意义,生命有崛起的尊严。今天让我们走进周国平的哲理散文《直面苦难》,深入体会苦难中的尊严。
整体感知:
1.对于苦难,作者阐发了哪三个观点?
    讨论后小结:面对自然苦难,我们应以最真实的勇气挺立而不倒下,以此维护人在大自然面前的尊严。
    苦难磨钝了多少敏感的心灵,悲剧毁灭了多少失意的英雄。人天生是软弱的,惟其软弱而犹能承担起苦难,才显出人的尊严。苦难英雄也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,生活在世俗的旋涡中。面对苦难,最深刻的生活体验藏在日常生活的不为人知的角落。
 2、这样看来,《直面苦难》的主旨是什么?
    人在自然悲剧面前,应该坚强挺住,维护自己在大自然面前的尊严,这种坚强是战胜了软弱而挺起的坚强,但不要一味地美化苦难,它也有消极作用。
3.怎样理解?
   请大家欣赏一段文字《生命的旋律》,看看这里面的主人公在自然悲剧面前是怎样做的。(电脑屏幕上附文字如下)
 生命的旋律       节选于《泰坦尼克号》
     甲板上,乐队认真地演奏。人们在他们身边往来穿梭,各自逃命,但是他们一丝不苟地继续他们的职业。当最后一个音符从沃纳的琴弦上飞过,他终于满意地拿下小提琴:“好了,结束了。再见,哈里。祝你好运。”
“再见,沃纳。”—— “再见。”
   乐师们互相道别,就像在音乐厅演出结束一样。
   沃纳待人们走开了,他又举起小提琴,一曲悠扬的乐章又重新飘荡在死亡笼罩的夜空……
      琴声里,融进了一种对生命的渴望、对美好的追求、对未来的希冀的情绪,它带着激昂、奋进的节奏向那些惊慌失措、悲哀绝望的人们送去了一丝安慰。此时,这琴声带给人们的不仅是音乐的享受,不仅是临终前的安宁,更多的是对一生的回顾;对无愧无悔的人生一种壮丽的诀别豪情。
    琴声留住了即将离去的乐师们的脚步,他们自觉地围拢来,重又加入到这生命乐章之中……
(明确:在自然悲剧面前,乐手们不能力挽狂澜,但那镇静、坦然的优雅风度才是人在大自然面前最崇高的尊严!他们不是舞台上的英雄,他们被冰水吞没了,但他们却保持了临死前最后的尊严!)
4、由此可见,周国平一反传统的英雄苦难观,从普通人的角度来述说苦难!那作为普通人,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苦难并保持尊严呢?请大家阅读4----7小节。
   明确:第4段,苦难不是人博取同情的资本,更不是人拿来炫耀的资本。
第5段:有些人想用渺小的自我去战胜自然,但最终还是被自然所击倒,成了失意的英雄。
所以不要用舞台上的个别英雄事例来埋没众人在苦难面前的姿态:一部分人是一蹶不振,更多的人是战胜不了,选择默默承受!
第6—7段:(由于这两段文字比较抽象,内涵深刻,反复又多,学生一时难以体会出其中的深意,我就用图片配文字解说的形式,用他们熟悉的情景来唤起他们的内心的悸动。
   请大家来看几幅画面,更深一步去了解这两段的含义。
   此时,音乐响起,屏幕上缓缓出现两组对比图片:
     当地震来临时,有人为失去的一切痛心疾首,但等一切风平浪静之后,他们又重拾信心再建家园。
当史铁生经历了在最狂妄的年龄被截去双肢的彷徨后,仍能拾起生活的勇气,找到适合自己的文学道路,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。
    所以,有时人在苦难尤其是自然悲剧面前是脆弱的,战胜不了的,但唯有在软弱中显现的承受与尊严才是最令人动容的!
 5、那么,当这些人经历苦难后,随着时间的流失,他们的内心深处是否会忘却曾经的伤痛,变的更加的超脱呢?我们应该怎样来看待这些人呢?请大家默读第8段,用文段里的话来回答这两个问题。
明确:他们不会出现奇迹般的变化,仍旧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,不是舞台上的英雄。他们的心还是软弱的,不要去把他们崇高化,以平常心来看待!
课堂总结:
(《无间道》插曲《再见,警察》响起):
   苦难是人格的试金石,面对苦难的态度最能表明一个人是否具有内在的尊严!苦难不是忍耐博取同情的资本,更不是人拿来炫耀的本钱!我相信,一个历经困苦而仍能热爱生活的人,他的胸中一定藏有许多从苦难中提炼的珍宝。请大家牢记:只有敢于直面苦难的人,才是生活的强者。

(责任编辑:admin)
【字体: